• Home
  • Travel
  • Life Style
    • Category
    • Category
    • Category
  • About
  • Contact
  • Download
技術提供:Blogger.

網頁

  • 首頁
  • 兒童教養金句
  • 名人銘言

著作人

  • Unknown
  • 東森全球--東森阿姐




請拜訪我的網站:官網、影音平台 (Youtube)

信箱: ceo@woodpecker7.com Tel : 0953195019

兒童學習網

啄木鳥文創學園 升學資訊王 :: 痞客邦 PIXNET ::

載入中...

兒童數位學習網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tumblr instagram linkedin

兒童教養

【兒童教養,打孩子前 先問自己7個問題?!】


父母打孩子往往出於一時衝動,大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卻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使孩子產生不良心態和心理偏差。兒童心理醫生認為,經常挨打的孩子,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一、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父母的打罵,時間一久,孩子從心裡對父母就會產生恐懼和疏遠,不論心裡願不願意,都不敢違抗父母的命令,只有乖乖服從。
在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將來在學習上也會很被動。
二、說謊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就開始說謊,被父母發現後,有可能打得更重,那麼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說實話。如此造成惡性循環。
三、孤獨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認為“低人一等”,不願意與人交往。性格孤獨、沉默。
四、固執
父母動不動就打孩子,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還會用故意搗亂以示反抗,存心讓父母生氣。
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認錯,越加倔強固執,甚至用離家出走來與父母對抗。
五、焦慮不安
有的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超過孩子的實際能力,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焦慮不安,終日提心吊膽,結果卻往往離父母的要求更遠。
六、粗暴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在家裡挨父母打,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特別是比他小的孩子。
實際上,父母打孩子是起了一個壞榜樣的作用。
七、怪癖
有的父母打了孩子之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檢驗教育的效果。
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傾向加劇。他明明心裡並不情願,但不得不口是心非地“認錯”,久而久之,使孩子產生怪癖心理。

來自網路分享文章

孩子心理的四大"需要"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不補習,也能第一名的讀書方法

教養心法  1   先緊後鬆,陪讀有方法

孩子幼稚園時,我帶他們上各種好玩的活動,並沒有要他們去背誦或學習什麼,但讓他們玩很多。上小學以後,我認為小一很重要,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從小一開始,我盯得非常緊。

我會引導他們在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做難的功課,比較輕鬆的功課,就放到後面。我就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念書、寫作業;完成後,盯他們檢查或複習,確定每天的計畫都要實行。當他們有困難時,我會立刻協助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休息的時候,就各自歇息,幾分鐘再回來一起做。小一、小二盯很緊,就是為了養成習慣,習慣了,他們就會這樣去做。
等他們比較上軌道之後,我就會教他們做計畫表,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有時間概念。除了平常做計畫表,我也教他們設計段考複習表。段考前一個星期,是衝刺期,這星期所有的作息都要調整。我設計的段考複習表,表格橫軸是分課分段的考試範圍,縱軸是科目,每科下面分課本、評量、習作和考卷等。這份表單可以給孩子一些整體的概念。期末考的時候,再拿出這張表就會知道,他們在第一次段考時,有哪些沒有讀好,就在這部分做個記號,期末考時就特別加強。

教養心法  2    讀書經驗的「技術轉移」

小三之前的陪伴,主要是觀念跟讀書方法的灌輸。我重視的是過程,而且很有意識的「技術轉移」我的讀書經驗給他們。

很多小孩參考書拿來就照著條列一直背,沒有去思考問題。但是閱讀能力很重要,要理解內容、還要理出內容的架構。我教女兒要抓重點,要從內容中去問問題,要順讀也要會反讀,而且要穿插比較。

另外,我教孩子記筆記。我要他們把在課堂上聽到的重點記下來,或寫在課本上,主要是讓他們練習很專心的聽課,練習抓重點。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但不能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授課內容。一開始她也只能記短短幾行,慢慢就摸出竅門了。
教養心法  3   先了解孩子,再決定要不要補習,怎麼補

孩子上國中的時候,當他們來告訴我班上同學都去補習了,我也會怕。但我覺得補習並不適合所有的小孩,當你覺得不足再去補,才知道需要什麼,如果補在前面會讓你模糊焦點。所以我們講好上了國中就先自己試試看。如果覺得都聽不懂,再來想要怎麼補強,是要請家教;還是上補習班。

我兒子也沒補習,後來是請家教老師,三、五個小孩一起上,是小班制。為什麼我讓兒子去家教班?因為我發現男孩子的自制力、執行力比較差,需要有人給他提示跟環境,還要有人可以一起討論。家教班也比較有效率,上課就一個半鐘頭,不像在補習班,一坐就三個鐘頭。

教養心法  4   目標是「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而不是第一名

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做藉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
因為我自己有這些經驗,孩子每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我都會跟他們談這些事情,預告這些事情。我跟他們說,我相信你們很有能力,可是有些時候即使你很有能力,你也不一定做的到。讀書還是屬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到了職場,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每個人的天分、才能就是不公平的,你要面對這個現實,在上天給你的條件中,去做最大的努力;這就是我從小到大讓他們了解的。

轉載自: 天下雜誌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About me

About Me


Aenean sollicitudin, lorem quis bibendum auctor, nisi elit consequat ipsum, nec sagittis sem nibh id elit. Duis sed odio sit amet nibh vulputate.

Follow Us

Labels

好書分享 兒童健康小撇步 兒童教養 兒童學習 兒童學習新聞 教育心得 影音分享 勵志故事

recent posts

Blog Archive

  • ►  2015 (28)
    • ►  十二月 (1)
    • ►  十一月 (3)
    • ►  十月 (1)
    • ►  九月 (2)
    • ►  八月 (3)
    • ►  七月 (3)
    • ►  六月 (2)
    • ►  五月 (5)
    • ►  四月 (2)
    • ►  三月 (4)
    • ►  一月 (2)
  • ►  2014 (9)
    • ►  十二月 (1)
    • ►  十月 (1)
    • ►  二月 (7)
  • ▼  2013 (42)
    • ►  十二月 (2)
    • ►  十一月 (3)
    • ►  九月 (1)
    • ►  八月 (3)
    • ►  七月 (4)
    • ►  六月 (5)
    • ►  五月 (10)
    • ►  四月 (8)
    • ▼  三月 (2)
      • 打孩子前 先問自己7個問題
      • 不補習,也能第一名的讀書方法
    • ►  一月 (4)
  • ►  2012 (65)
    • ►  十二月 (16)
    • ►  十一月 (4)
    • ►  十月 (6)
    • ►  九月 (1)
    • ►  八月 (3)
    • ►  七月 (2)
    • ►  六月 (5)
    • ►  四月 (11)
    • ►  三月 (8)
    • ►  二月 (9)
FOLLOW ME @INSTAGRAM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