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Travel
  • Life Style
    • Category
    • Category
    • Category
  • About
  • Contact
  • Download
技術提供:Blogger.

網頁

  • 首頁
  • 兒童教養金句
  • 名人銘言

著作人

  • Unknown
  • 東森全球--東森阿姐




請拜訪我的網站:官網、影音平台 (Youtube)

信箱: ceo@woodpecker7.com Tel : 0953195019

兒童學習網

啄木鳥文創學園 升學資訊王 :: 痞客邦 PIXNET ::

載入中...

兒童數位學習網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tumblr instagram linkedin

兒童教養:8個問題幫助孩子思考

犯錯是孩子成長過程必經之路,在孩子犯錯時給與正確的引導是兒童教養重要課題。'

兒童教養,當孩子犯錯誤時,問孩子8個問題幫孩子成功思考

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盪,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噁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後問他:“你決定怎麼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後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這樣子,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 並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問他最後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經典八問:
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資料來源:網路分享

3歲定終身 兒童教養要趁早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兒童教養:女孩的大腦發展

女孩的教養是父母更為重視的教養問題。
女孩兒0~12歲的大腦發展
五歲之前:女孩大腦發育最快,激發語言能力
五歲時,女孩的大腦已經形成了。大家常說:「如果在五歲前沒有把孩子教好,那麼以後再怎樣教都無濟於事。」「在五歲前要教會她應該學會的知識,否則長大後她會比別的孩子落後。」這些話雖然不一定正確,但女孩五歲之前的教育確實很重要。
因為五歲前是女孩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
因此父母除了要教會女孩所應學會的技能,如說話、控制自己的情緒外,還要讓她遠離危險的、有害的資訊。
另外,女孩在五歲前已經開始展現語言天賦,父母除了要教會女孩說話外,還要引導她發揮這個天賦,例如講故事給她聽並鼓勵她複述等,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八歲左右:女孩海馬迴活躍,培養記憶力
八歲左右,女孩大腦裡主管記憶的海馬迴(hippocampus)開始活躍起來。在這個時期,女孩的海馬迴比男孩大,更重要的是,女性海馬迴的神經元數量和神經傳遞速度也超過男性。所以與同齡的男孩相比,女孩天生就有記憶力好的優勢。
有人曾經做過實驗,讓一組八歲的男孩和一組八歲的女孩完成三件事,包括整理房間、倒垃圾、擦桌子。男孩通常需要父母多次提醒才能完成,女孩們則比較不需要提醒,而這主要歸功於海馬迴。父母可以針對這個特點,引導女孩發揮記憶力天賦,如背誦古詩詞、玩記憶力遊戲等。
十到十二歲:女孩額葉發展快速,開發藝術能力
十到十二歲,女孩大腦中控制思維、想像、語言創造能力的額葉發展快速,對於女孩的一生來說是一個關鍵期。十二歲之後,經常使用的大腦區域會有更多的神經傳遞,較少使用的大腦區域則沒有,至於那些沒有使用的區域,大腦會自行去除多餘的組織。
十到十二歲時經歷的關係、親情、體育、美術和音樂活動以及學到的理論知識很有可能在往後的生活中「保持」或至少「重現」,這和女孩的大腦在這段時期內迅速發育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如果她們在這個階段沒有經歷過某些事情,往後也很難做好。

資料來源:網路分享

兒童缺少父親 影響腦部發展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兒童教養:教孩子懂得快一點

孩子總是慢慢吞吞嗎?兒童教養有方法。

兒童教養專家告訴你,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快一點

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做事情特別慢。你有沒有發現你時常在說「快一點電梯來了」,「快一點要遲到了」,「快一點不要拖拖拉拉」?我們不得已,經常催促孩子“快點,快點”,但是任你怎麼磨破了嘴,孩子也不能加快一點點速度,沒有辦法,我們忍不住去動手幫助孩子,替孩子做了很多事情,而往往,只要看到我們一動手,孩子索性自己就停止了,連動也不動了,後面就都成了我們自己在“忙”。如此循環往復,好長時間問題得不到改善。

怎麼才能讓孩子知道做事情要“快一點”呢?邏輯上,我們必須要先搞清楚為什麼孩子不能做到“快一點”?“快一點”,是我們期待著孩子能夠通過主動調節來控制自己做事情的速度,孩子是否能做到主動調節做事情的速度,這背後需要孩子哪些心理條件的支持呢?

第一,需要孩子懂得“什麼叫做快一點”,

第二,需要孩子懂得“為什麼我要快一點”,

第三,需要孩子具有能夠“快一點做完事情”的實際能力。

具備這三個條件,我們催促孩子“快一點”才有實際的意義,否則,“快一點”就成了我們自己的一廂情願,不能變成孩子的實際行動。

怎麼解決這三個問題呢?
第一,怎麼讓孩子懂得什麼叫做“快一點”?
“快”是和“慢”對應的,沒有“慢”就無所謂“快”,所以,如果強調“快、快、快”,孩子不能理解“快”的意思,就不能執行媽媽的指令。“快和慢”的衡量標準是兩個角度,一是用單位時間內做事情的數量/進度的狀態來衡量,二是用做一件事情用的時間的多少來衡量。在孩子沒有時間概念的時候,理解“快、慢”比較好的辦法是:孩子和媽媽同時開始穿鞋,媽媽先穿完,告訴孩子“媽媽穿得快,寶貝穿得慢”,孩子和媽媽同時吃飯,媽媽先吃完了,告訴孩子“媽媽吃得快,寶貝吃得慢”,等等,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很多,也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感覺讓孩子體會“快和慢”,比如高頻率地“敲打”孩子的手,然後再明顯放慢速度,比較快和慢,從一個起點起步,走向終點,先到為快。

要注意的是:1、大人和孩子做的應該是相同的事情;2、起點時間要相同;用結束的時間不同,讓孩子比較“快和慢”;3、“快和慢”的概念,一定要讓孩子在參與、感知以後,進行比較,而不是光聽到我們說“快一點,慢一點”。

先理解什麼是快,什麼是慢,這是第一步。

第二,怎麼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媽媽讓我“快一點”。
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典型的社會認知,本質上是孩子對人際關係認知,如果只是孩子一個人的行為,那麼無所謂“快一點”和“慢一點”,之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快一點”,是因為孩子的行為的“快慢”,要和別人發生某種聯繫,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快一點”繫上鞋帶,是因為媽媽著急上班,沒有時間等了;我們要求孩子“快一點”寫完作業,是因為同學們都寫完了,慢了老師會不高興;我們要求孩子聽到鈴聲快一點走進教室,是因為慢了會影響班級體制;們要求孩子做事情快一點,是因為小時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會快一點的話,意味著將來孩子長大了其自身的社會生存和適應能力會很低……

也就是說,理解為什麼要“快一點”,孩子必須具備一種思維能力,必須會聯繫地看問題,必須懂得自己行為的快慢,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別人,關係到自己未來的生存。這是一個難點,突破這個難點,仍然需要讓孩子感知,而不是只講道理。

怎麼讓孩子感知自己的快慢和別人的關係呢?例如:孩子早上起來刷牙洗臉非常慢,媽媽很著急,一邊催孩子,一邊替孩子做。怎麼辦呢?先教孩子認識時鐘的整點,起床以後,實際時間是七點半,告訴孩子當短針指向8的時候,媽媽要開車出門,如果你在短針指向8之前做完了事情,可以坐媽媽的車去學校,如果沒有做完事情,媽媽不會等你,你要自己走路去學校。說到一定要做到。中間需要不斷地提醒孩子“看看短針指到幾了”?孩子知道媽媽不會總是等著自己,感覺到了走路去學校和坐車去學校這兩種不同的後果,為了能夠做上媽媽的車,刷牙洗臉的速度就會有提高。如果”快和慢”的結果都一樣,孩子永遠不知道為什麼要“快一點”。

第三,前兩個問題解決了,如果孩子知道著急了,但是能力達不到的時候,給予輔助,讓孩子真實實現“快一點”,不要讓孩子乾著急。
到了這一步,就好辦多了。但是,我們要明白,沒有前兩步做基礎是不行的。我們如果看到了孩子很慢,要分析,到底孩子是哪一步出現了問題,有的孩子問題出在第一步,有的出在第二步,都的是第三步不行,要區別對待。我們乾著急也沒有用。需要說明的是:無論什麼程度的孩子,懂得做事情快一點,都需要走這三步,這是共性的規律。最難突破的是第二步:社會認知,理解“快和慢”與其它人的關系。

注意,孩子動作速度提高了,快和慢哪裡不同,有什麼好處,一定給孩子回頭總結強化,以後繼續鼓勵孩子做事能夠“快一點”。

總結,當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善於分解問題。目標是讓孩子做事知道、能夠快一點,但是,通向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準備一些條件,一一解決了,目標才能實現。

怎麼改變孩子做事的被動性?
孩子知道起床以後應該去做什麼,但是就是不主動去,需要聽到媽媽那句提問以後才去,這怎麼辦?按照輔助撤銷的原則,可以建立這樣一個步驟:

給指令:“起床以後去刷牙、洗臉”。
給提醒:“起床以後該做什麼了?”
給提示:“看看我拿的是什麼?”給孩子看毛巾和牙刷。
撤銷語言:不說話,只給孩子看毛巾和牙刷。
給手勢:用手指向洗臉的地方,或者指向毛巾等物品……。
按照這個原則,逐漸撤銷輔助,都撤完以後,孩子就可以主動洗臉了。每個環節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每個環節還可以再細分小環節。


資料來源:媽媽育兒百科

兒童教育與智慧型手機和ipad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兒童教養看這裡(三)

現代的年輕父母大部份具高學歷,對兒童教養有自己的看法,參考專家的兒童教養研究更能快速上手。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7-8歲孩子的行為 

7歲孩子 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你頂嘴,卻也不那麽喜歡與人交往。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麽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

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充滿了感傷的基調。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7歲孩子很容易把什麽都朝壞的方面想像。

7歲孩子很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及時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從這時候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麽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麽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了。這就是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夠,這時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屜、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歲孩子不但字跡變得小了很多,還喜歡專門琢磨很細小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和大腦配合的發育到了這一階段。他會喜歡湊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東西了。

7歲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雖然道德觀念的建立要到8歲才開始形成,但7歲娃已經開始出現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開始在意不能去拿別人的東西(雖然偶爾他也還是會拿);不能說謊、騙人,做錯了什麽不去抵賴、推委;而且他會很有意願地遵守規則,遵守無誤。

8歲孩子 「招牌特質」是性格外向而開朗。

和7歲孩子的沉鬱退縮完全相反,他充滿活力,喜歡沖上去迎戰一切困難和挑戰,而且做起事來爽快多了。另一個和7歲完全相反的,是忽然變成話匣子了。

他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忽然嚴格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很苛刻。這種「審視」也使得他對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有相當準確的判斷。這帶給8歲孩子的另一個里程碑式的成長,是他們開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觀念,開始明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

他非常願意做好孩子,願意把事情做好,願意遵守規矩。他對好與壞的觀念,不再局限於父母是否允許怎麽做,而是根據他萌芽的因果邏輯關係,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觀念。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的判斷,來自於父母「准許」或者「不准許」。

8歲孩子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

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麽評價他,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於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8歲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遊戲。他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做、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占有」著媽媽。媽媽無論怎麽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占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

他這時充滿了探索與探險的興趣,空間感覺也擴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徑上搭乘公車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區內的探索範圍越來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別人的院子裡。他喜歡地理,喜歡研讀甚至利用地圖。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8歲孩子受傷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


8歲孩子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敏感。他對家裡發生的事開始關注起來,包括關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閒聊,試圖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這時的友情是真正的雙向友情,因為他不再單純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麽做怎麽想。他不但願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願意回報他。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2-8歲孩子的行為(一)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兒童教養看這裡(二)

現代的年輕父母大部份具高學歷,對兒童教養有自己的看法,參考專家的兒童教養研究更能快速上手。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4-6歲孩子的行為

4歲孩子 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

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4歲孩子發現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並非全能,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4歲的孩子經常開口閉口都是狗屎、大便之類的話。而到了4歲半,他開始學會了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5歲孩子 開朗而愉悅,懂事了、講理了,一心一意要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在這個年紀裡,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歲小孩的生活總是跟現在、這兒息息相關。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條街道、鄰居,以及幼兒園的教室。他對新的、陌生的事物沒有太大的興趣,也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

5歲的孩子自然而然地變得安靜了、有節制了、更顧家了。他喜歡遵守既定的規則、限制,對於別人已經嘗試過的,或既成的事實,就覺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時間是現在,最喜歡的地方是這裡。

5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麽做得到,什麽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斷得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6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後找不到媽媽。5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一定在家的,不只現在在家,以後永遠也會在家,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

到了5歲半,會有一個重大改變。5歲半的特質是遲疑不決、懶散閒蕩。但是5歲半時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卻不如從前那樣快速、肯定。因此他經常把數字或者文字顛倒著寫,所以最好不要在這個年紀教他讀書寫字。

6歲孩子 進入了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遊走,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

他什麽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係也遊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6歲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2-8歲孩子的行為(一)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兒童教養看這裡(一)

現代的年輕父母大部份具高學歷,對兒童教養有自己的看法,參考專家的兒童教養研究更能快速上手。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2-3歲孩子的行為

年輕的父母們,你們知道嗎?一些在成人看來的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心理不安,孩子會產生心理壓力,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成為孩子的心理陰影。

很多家長會困惑:為什麽孩子有時候乖得讓人意外,有時候調皮得讓人火冒三丈。那是因為孩子在相應年齡段都有不同的行為或者行為規範。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研究孩子們40多年,了解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人們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出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是什麽行為階段。
2歲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耍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麽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理解成孩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比如,你教孩子搭積木,他卻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學。這時,你應該把他的行為理解為,他現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關係。

從大約1歲半到2歲半前後,孩子會反覆地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之間。因為孩子這時候成長迅速,因此這些“周期”也相對短一些。

3歲孩子 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雖然在3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定,急轉彎也不費勁。語言能力也發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長,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3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3歲半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也表現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得發抖。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世界。

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得很不愉快。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以及自我這個個體。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像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更有趣的是,戀母情結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教出21世紀有競爭力的小孩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教出21世紀有競爭力的小孩-盧蘇偉老師



兒童教育與智慧型手機和ipad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About me

About Me


Aenean sollicitudin, lorem quis bibendum auctor, nisi elit consequat ipsum, nec sagittis sem nibh id elit. Duis sed odio sit amet nibh vulputate.

Follow Us

Labels

好書分享 兒童健康小撇步 兒童教養 兒童學習 兒童學習新聞 教育心得 影音分享 勵志故事

recent posts

Blog Archive

  • ►  2015 (28)
    • ►  十二月 (1)
    • ►  十一月 (3)
    • ►  十月 (1)
    • ►  九月 (2)
    • ►  八月 (3)
    • ►  七月 (3)
    • ►  六月 (2)
    • ►  五月 (5)
    • ►  四月 (2)
    • ►  三月 (4)
    • ►  一月 (2)
  • ▼  2014 (9)
    • ►  十二月 (1)
    • ►  十月 (1)
    • ▼  二月 (7)
      • 兒童教養:8個問題幫助孩子思考
      • 兒童教養:女孩的大腦發展
      • 兒童教養:教孩子懂得快一點
      •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7-8歲孩子的行為(三)
      •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4-6歲孩子的行為(二)
      • 耶魯大學兒童教養研究 教妳讀懂2-3歲孩子的行為(一)
      • 教出21世紀有競爭力的小孩
  • ►  2013 (42)
    • ►  十二月 (2)
    • ►  十一月 (3)
    • ►  九月 (1)
    • ►  八月 (3)
    • ►  七月 (4)
    • ►  六月 (5)
    • ►  五月 (10)
    • ►  四月 (8)
    • ►  三月 (2)
    • ►  一月 (4)
  • ►  2012 (65)
    • ►  十二月 (16)
    • ►  十一月 (4)
    • ►  十月 (6)
    • ►  九月 (1)
    • ►  八月 (3)
    • ►  七月 (2)
    • ►  六月 (5)
    • ►  四月 (11)
    • ►  三月 (8)
    • ►  二月 (9)
FOLLOW ME @INSTAGRAM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