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習,面對多變的課綱 & 升學制度,家長該如教養? 多變的時代,唯一不變的是孩子需要有實力,家長被廣告、新聞影響追求新、快,只看眼前的成績,以學校成績為孩子的能力,在多版本的時代,家庭才是孩子勝出的關鍵地。家長必須花時間了解孩子的實力在那裡,只有送安親班、陪孩子讀書是不夠的。 國小是學習基礎能力建立最重要的階段,只讀學校的課本是不夠的,必須紮實的建立該有的能力,國中的課程是國小課程的延深,基礎沒弄懂到國中、高中會很辛苦。 給有幼稚園升小一的家長一封信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文化國小事件後許多家長很恐慌,但有許多家長更無奈。 一位旅美8年回台定居3年的媽媽寫了一篇對台灣的感言,值得家長醒思,做我們能做的。 家庭是孩子的堡壘,家長是孩子的依靠。 **************************************************************************** 今天,是我們回台三週年的日子:) 感恩的心自然不在話下,但我想分享的是,這三年來我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心得,請朋友們耐心看完。 ---------------------------- 政府的政策榨乾了父母的時間,吸光了年輕人的錢,然後,把孩子的童年荒廢了⋯⋯! ----------------------------- 僑居美西8年,没有回來過一次,第一次回來,就是舉家遷回。台灣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原本以為8年過去了,再次踏上這塊土地,定會耳目一新,只是期待高,失望大:空氣,交通,生活水平,物價,樣樣都與預期的相反,我很好奇,怎麼台灣都没長大? 後來我發現,我搞錯了,台灣有長大,但在別的地方。 以前從國外買什麼東西回來當禮物,總能賓主盡歡,現在差不多的台灣都能買得到,不希奇了。 以前美國有的,台灣都有慢幾個月才會上市,比如手機。後來,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和全球同步,很少有買不到的。 美國有什麼品牌的店,台灣都一間一間的開了;美國流行的東西,在台灣也能很快的看到。 所以我看到了令人驚訝的消費行為:我們的收入比台灣平均年所得高,可是換一支手機我需要考慮再三,而一個薪水兩萬出頭的幼稚園老師,只是因為想"搶快"擁有新的iphone,就請我從國外幫她訂,那是超過她一個月的薪水啊! 台灣政府給了百姓一個消費天堂,什麼都有,什麼都賣,可是薪水仍然那麼低。 買得了漂亮衣服和奢侈配備,買不起房子。 吃很貴的餐廳,吃不到健康的食物。 名車到處有,卻很少有一條路是平坦的。 然後,我領悟到一件事:政府為商人開了大門,使他們創造許多消費機會,卻没有照顧到人們最基本的需要! 食-不能保証食物的安全。 衣-塑化劑等不合格的化學物品,充斥在生活的大小物件上。 住-買不起房子,所以父母必須雙薪,孩子最重要的時光就孤單的渡過了。 行-馬路不平,紅綠燈不合理,路標一團亂。這是人民每天最基本的需要不是嗎? 育-我都不知道孩子去上學是為了受教育,還是受實驗? 樂-好貴哦!好貴哦!好貴哦!(真的很貴,所以說三次)開放觀光很好,可是為了賺這種一次性的消費,飯店、餐廳都變貴了,我只好去露營,然後營地又被塞爆⋯⋯。 政府的政策榨乾了父母的時間,吸光了年輕人的錢,然後,把孩子的童年荒廢了⋯⋯! 所以,童年被荒廢的孩子長大後,不知道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以為炫目的物質可以滿足自己,拿不到時就做絕事(最近的悲劇大家都知道了⋯⋯)。 有幸成熟點成為父母的人,就如老鼠進入了經濟大輪,為了維持生活被迫犧牲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日夜不停的奔跑⋯⋯。 等到有一天他們老了,也許他們的孩子過不了成年的挑戰而殞落,他們就成了社會必須加重的負擔。 我覺得很難過,為許多没有後路可退的人們難過,因為他們無從選擇,只得這樣生活下去。 電視上常有人批評政府這没做好,那没做好。我知道,没有完美的政府,可是如果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是政府該做的,那就是重視家庭的功能!如果孩子是國家棟樑,是未來主人翁,那培養如此重要人物的地方豈能不嚴格規劃?! 1. 要結婚的人,真的知道什麼是婚姻嗎? 2. 婚姻中會發生的"生孩子",夫妻知道怎麼做父母嗎?知道責任和義務嗎? 3. 政府在經濟上有給人們符合物價的薪水保障嗎?有提供百姓正確的金錢觀嗎? 以前戰亂時的口號是"没有國,哪有家",可現在倒過來了,"没有家,哪有國?"没有健康的家庭,造就不出健康的小孩,社會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修補,最終,只怕整個國家都要被拖垮了! 小孩忙著應付學校--》教育政策的實驗小鼠 學校忙著應付政府--》教育理念都顧不到了 政府忙著應付家長--》你愛多(少)元,我就給多(少)元 家長忙著應付老闆--》没錢萬萬不能啊⋯⋯! 然後老闆用一些錢做兒童公益,贏得了名聲又可節稅,還給國家決策者做足了面子。 殊不知,孩子要的哪是公益團體的幫助?他要的只是爸媽能給他更多的時間,和正常的家庭功能,可是,他微小,不能為自己做什麼,只能當食物鏈下的最終犠牲者⋯⋯。 寫不完了,這是我這三年來的生活心得,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有逃脫這無奈大輪的選擇,可是心裡卻心疼許多的在這土地上的人們和孩子。 每個悲劇背後都有一個原因,那不只是廢不廢死、或該怎麼審判的問題,也許在那一長串的食物鏈裡面,需要有一個環節願意站出來說:我不要再應付了!! ************************************************************************************ 轉載至網路 爸媽一起健康起來,讓教育的善循環轉動起來。 給有幼稚園升小一的家長一封信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