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Travel
  • Life Style
    • Category
    • Category
    • Category
  • About
  • Contact
  • Download
技術提供:Blogger.

網頁

  • 首頁
  • 兒童教養金句
  • 名人銘言

著作人

  • Unknown
  • 東森全球--東森阿姐




請拜訪我的網站:官網、影音平台 (Youtube)

信箱: ceo@woodpecker7.com Tel : 0953195019

兒童學習網

啄木鳥文創學園 升學資訊王 :: 痞客邦 PIXNET ::

載入中...

兒童數位學習網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tumblr instagram linkedin
「Z世代」小憤青報到 家長用這7招幫他們發光!
親子天下 – 2015年11月24日 下午12:23

作者:田育瑄 / 圖片來源: 黃建賓攝(情境設計,無涉真人)
美國《Psychology Today》網站的專欄作家暨國際非營利組織「成長領導人」創辦人兼董事長提姆‧埃爾莫爾(Tim Elmore)在最近的專欄提醒父母和老師:「Z世代」來了!
研究指出,「Z世代」是指自2001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和「Y世代」相比,Z世代有七個明顯的轉變:
1. 謹慎性格
兩千年後出生的「Z世代」,歷經網路泡沫、恐怖攻擊、種族不安和金融海嘯等議題。「Z世代」因此生性較為謹慎小心。
2. 未雨綢繆特質
對成長於經濟榮景的「Y世代」來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然而對比Z世代,金錢相對緊縮,多代同堂的現象足足成長了四倍。意即人們必須要學習分享彼此的空間和資源,許多「Z世代」受時勢影響,必須以現實為考量並學習未雨綢繆。相對「Y世代」的樂觀主義,「Z世代」壓抑甚至帶點憤世嫉俗。
3. 駭客學習法
對「Y世代」而言,透過考試進入大學是理所當然的升學途徑。而「Z世代」孩子可就不能依樣畫葫蘆,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Z世代」發現他們必須提早準備好進入職場以及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快速不等於橫衝直撞,而是透徹了解事物層層的運作方式。「Z世代」選擇進入長春藤盟校選修免費課程、獲得線上證照,並結合實務經驗,邊做邊學。這是因為「Z世代」看到「Y世代」為了進入大學而背負沈重的學貸,他們並不想這樣。
4.儲蓄多於消費
根據美國廣告公司Sparks & Honey的調查發現,「Z世代」花錢的速度不如「Y世代」來得快。平均而言,每位「Z世代」孩子每周有新台幣五百塊的零用錢,他們通常不會立刻花完。57%的「Z世代」傾向儲蓄多過於消費,這再次證明「Z世代」。
5. 不只當媒體閱聽人更是創作者
「Y世代」可以花數小時觀看youtube影片、線上電視和電影,「Z世代」也會這麼做,但他們還會「創造」新的傳播內容。他們喜歡密集的互動體驗,也喜歡動手編輯和產出。四分之三的「Z世代」孩子希望現在的興趣可以成為未來工作的一部分。
6. 不留下數據腳印
在你心中,文章受歡迎參考指標還是以按讚數、分享數、瀏覽數決定嗎?「Z世代」的世界不是這樣,他們知道這些數據可能成為未來雇主、父母和老師的追蹤方式。他們更希望訊息傳完就立刻消失,所以現在他們更傾向使用Snapchat、Whisper、Secret溝通,至少「看起來」訊息是消失了。「Z世代」知道Twitter、Facebook、Instagram這類社群媒體留下的「數據腳印」,可能是未來傷害自己的潛在危險之一。
7. 以圖像取代文字溝通
當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不確定性日益提升,「Z世代」直覺性地想要簡化溝通,他們用表情圖號、貼圖、照片代表文字,也切換使用各式社交媒體,渴望儘速分享內容,也期待馬上被理解。
我們可以怎麼做?
以上特徵可看出「Z世代」的性格在許多方面都相對堅強,但仍需要許多幫助。提姆‧埃爾莫爾(Tim Elmore)認為大人可以從提醒Z世代思考以下的問題,幫助他們發光發熱:
1. 踏出舒適圈、學習冒險並展現勇氣
2. 看事情的光明面,並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
3. 找出正確的教育途徑
4. 溝通儲蓄和未雨綢繆的概念
5. 學習透過創造,讓潛力發揮在未來工作
6. 散播「具有建設性訊息」的影響力
7. 學習透過隱喻和圖像和「Z世代」溝通

美式教養>美國懲罰孩子 不打也見效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輕鬆兒童教養>美國懲罰孩子 不打也見效
美國的懲罰教育:"獨處" 與 "限時"
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
父母們是用什麼手段進行懲罰教育的?
在這幾年接觸了很多美國家長和他們的教育方式,
我總結了他們的懲罰方法,
可以簡單歸結為以下兩點:“Time Out”和“Time Limit”,
也就是“獨處”和“限時”。
我這翻譯可能不夠傳神,
且看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懲罰手段。
孩子的叛逆期,糟糕的2歲 
有一段時間, 
我經常帶寬寬到好友梅麗莎家裡玩, 
梅麗莎有三個孩子,分別是4歲、2歲半和1歲。 
2歲半的女兒漢娜,正處於第一階段的叛逆期, 
在美國被稱為“TerribleTwo”(“糟糕的2歲”), 
常常會大發脾氣亂扔東西, 
或者在爭搶玩具時咬人。  

美國家長的懲罰方法:你得獨處了!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時候, 
漢娜把要過來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 
還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 
妹妹痛得哇哇大哭。 
梅麗莎聞訊從廚房出來, 
一看漢娜咬了妹妹, 
二話沒說把她抱起來, 
把她放到樓梯上去並說, 
“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

漢娜在樓梯上坐著,也哇哇大哭。 
其實她可以自己下來繼續玩, 
但她並沒有那樣做, 而是一直坐在那裡哭, 
而梅麗莎則繼續在廚房忙碌,並沒有理會大哭的漢娜。 

勇於承認錯誤才能得到原諒 
哭了約十分鐘,漢娜終於不哭了, 
這時候梅麗莎才走過來, 
問漢娜知不知道自己什麼事做錯了, 
漢娜點點頭說,"不應該咬妹妹", 
梅麗莎表揚她勇於承認錯誤, 
然後給她講了一通道理, 
便把她從樓梯上抱下來親吻了一下, 
漢娜便又歡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懂事的10歲小男孩

鄰居家有一個10歲的男孩凱德, 
長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禮十分懂事, 
對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顧, 
常常牽著寬寬的手,帶著寬寬玩。 
有時凱德想把寬寬抱起來, 
他會先跑過來問我是否允許他抱寬寬, 
徵得我的同意後,才去抱寬寬玩各種遊戲。 

對孩子,要說一不二我非常喜歡凱德, 
也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這麼好的。 
有一次去社區游泳池游泳,剛好凱德的父母也在, 
我向凱德的媽媽徵詢她是如何培養凱德的, 
她說她對孩子向來是說一不二。

其時正好凱德在與朋友玩水,興奮起來, 
他直接就從不允許跳水的區域往水裡跳進去。 
凱德的媽媽看見了,提醒了他一句, 
結果沒幾分鐘凱德又犯了同樣的錯誤。 
凱德的媽媽把臉一黑,讓凱德馬上上岸來。

要讓孩子說話算話,首先得自己說話算話
我開始覺得很驚訝,
想知道這些媽媽是如何做到讓孩子這麼聽話的,
因為有時我讓寬寬回家,
他也會要求繼續玩而不願意離開。
後來我也會跟寬寬商量說,
“再玩5分鐘就回家好嗎?”
寬寬沒有時間觀念,通常會滿口答應。
但等5分鐘過後,
他就會耍賴說“還要玩”。
我想要讓孩子說話算話,
首先得自己說話算話,
於是不管他如何哭鬧,
我扯著他就走,
即便他亂踢亂蹬哭成淚人,
我也不理會。

剝奪"玩的權力",作為懲罰手段
玩是孩子最熱愛的事,
剝奪玩的權利來作為懲罰手段,
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訓。

孩子很會察言觀色
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因為孩子總是會跟大人對抗的,
且孩子總是很會察言觀色,
如果他一直哭鬧家長就心軟下來,
或者嫌煩而滿足孩子的要求,
又或者因為孩子不理會自己的斥責而作罷,
破壞了自己訂立的規則,
那孩子下次遇事就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家長。
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
必須要從嬰兒期做起。

這種差別就在於,
孩子從小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力度是否強硬。

沉迷網路遊戲的兒子
有一個朋友的兒子,
沉迷於網路遊戲,
常常一玩起來幾小時都不停歇,
父母常常為此而罵罵咧咧,
孩子卻當做耳邊風。
有一次我到他們家作客,
他的兒子對客人視若無睹,
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電腦螢幕上。

說話不算話的媽媽,兒子當耳邊風
他的媽媽說,
“你已經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鐘不要玩了。”
孩子沒吭聲。
15分鐘過去後,
媽媽並沒有任何說法,
幾乎是把這事給忘了。
等到差不多又過去了30分鐘,
媽媽做好飯端出來,
看孩子還在玩遊戲,
她開始大喊,
“你這眼睛還想不想要啊,都玩一上午了!快來吃飯啦!”
孩子還是沒有反應,
媽媽端了一碗湯放到兒子的電腦桌旁說,
“喝掉!”
然後開始向書房裡的爸爸吼叫,
“你就不能管管你這兒子,都玩一上午了!”
不懲罰兒子的父親,導致小孩霸道無理
爸爸應聲出來,
摸著兒子的頭說,
“不玩啦,吃完飯我們去遊樂場玩怎樣?”
兒子聞說,
哦了一聲咕嚕嚕把湯喝掉,
眼睛仍然死死盯著電腦螢幕,
然後又趕命似地玩了幾分鐘,
才不情願地跑到餐桌上來吃飯。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可以看出其母親,
從小並沒有為兒子訂立一些規則,
或者是自己沒有按照訂立的規則嚴格執行,
致使孩子鑽了空子。
其父親則是沒有採取任何懲罰手段,
而只是以滿足孩子其它的願望,
來中止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
這樣反而容易導致孩子霸道無禮,
只會一味放縱自己,
並認為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
不理哭鬧的嬰兒,一種懲罰的方法
那時候想不明白,
為什麼孩子哭了這些媽媽不去抱。
後來才知道這就是美國媽媽稱之為,
“哭就放下隨便哭,笑就抱起陪他玩”的道理,
其實也是對嬰兒哭鬧“Time Out”的一種懲罰方法。
如很多美國夫妻為了不影響夫妻生活,
孩子三四個月大便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
並讓孩子單獨睡整晚覺。
如果你問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孩子那麼小不會哭著要喝奶嗎?

她們會說,嬰兒哭是對肺部呼吸的鍛煉,
只要控制不哭超過45分鐘,
就不會有問題,
而寶寶通常哭15分鐘左右,
就會自動睡著了,
下次她就知道哭也不會有人來抱
就不會再哭了,
而是會一放到床上便乖乖睡覺。
也因為知道晚上不會有奶喝,
白天自然會多喝奶。

讓孩子餓過,自然就會乖乖吃飯
而其它方面,如吃飯問題,
美國媽媽通常是安排寶寶坐到高椅上吃飯,
孩子愛吃就吃,
不愛吃就算了。
只要離開高椅,
就不會再給孩子吃了。
這樣便養成了孩子坐在高椅上吃飯的習慣,
如果不乖乖坐在高椅上,
那就沒得吃要餓肚子了。
孩子嘗過餓肚子的苦,
自然便會乖乖在規定的地方吃飯了。


孩子吃的一蹋糊塗也無所謂,自己動手最重要
而等到孩子能自己吃飯時,
美國媽媽通常也不喂了,
隨便孩子自己吃,
很多孩子剛開始自己吃飯,
都會吃得一塌糊塗,
媽媽們也無所謂,
只要他們能自己動手吃就好了,
再加以一些如何用勺子叉子之類的引導,
慢慢地孩子便能掌握吃飯技巧,
一兩歲便能自己吃飯不需要家長喂了。

強迫小孩吃飯,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厭食
中國人總是很重視孩子吃的問題,
擔心孩子吃不多吃不飽長得不夠好,
所以孩子不想吃了還要追著喂,
或者吐出來了還要塞回去,
其實這樣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厭食。

其實孩子餓了自然便會吃,
孩子不想吃的時候表明他還不餓,
強迫孩子吃只會有反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
中國寶寶通常嬰幼兒時期,
很多都比美國寶寶長得胖長得壯,
但從五六歲開始,
中國孩子就長不過美國孩子了。

狠下心,才能讓孩子獨立
其它方面都是同樣道理,
為了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並且不像膠水一樣粘著媽媽,
就得把孩子關在玩具房裡哭上幾次。
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睡覺,
就得把孩子關到房間裡哭幾次。

正如孩子上幼稚園,必定會有一個哭的過程,
哭過幾次後,他便知道了放學後媽媽會來接,
同時也會被幼稚園的遊戲吸引,
從此也就不會再哭了,且會愛上幼稚園天天嚷嚷著去。
不狠心,孩子永遠長不大
而如果剛開始幾天,
看著孩子哭得那麼慘而不忍心,
從此不讓孩子上幼稚園了,
那孩子便永遠學不會獨立自主,
永遠對父母依賴並無法長大。
“Time out”和“Time Limit”
其實也就是一個狠心的訓練總結,
只要夠狠心,孩子沒有培養不好的。
(文章來源:微信)

我們的孩子未來工作在那裡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孩子未來工作在那裡???

孩子該學什麼?
機器人














真本事、真能力的時代來臨,從小養成自學習慣很重要。
數位學習幫助孩子,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管理自己。
讓雙薪家庭的孩子由安親班的背動式學習轉換成主動式學習。

孩子在學英語嗎?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About me

About Me


Aenean sollicitudin, lorem quis bibendum auctor, nisi elit consequat ipsum, nec sagittis sem nibh id elit. Duis sed odio sit amet nibh vulputate.

Follow Us

Labels

好書分享 兒童健康小撇步 兒童教養 兒童學習 兒童學習新聞 教育心得 影音分享 勵志故事

recent posts

Blog Archive

  • ▼  2015 (28)
    • ►  十二月 (1)
    • ▼  十一月 (3)
      • 「Z世代」小憤青報到 家長用這7招幫他們發光!
      • 美式教養>美國懲罰孩子 不打也見效
      • 我們的孩子未來工作在那裡
    • ►  十月 (1)
    • ►  九月 (2)
    • ►  八月 (3)
    • ►  七月 (3)
    • ►  六月 (2)
    • ►  五月 (5)
    • ►  四月 (2)
    • ►  三月 (4)
    • ►  一月 (2)
  • ►  2014 (9)
    • ►  十二月 (1)
    • ►  十月 (1)
    • ►  二月 (7)
  • ►  2013 (42)
    • ►  十二月 (2)
    • ►  十一月 (3)
    • ►  九月 (1)
    • ►  八月 (3)
    • ►  七月 (4)
    • ►  六月 (5)
    • ►  五月 (10)
    • ►  四月 (8)
    • ►  三月 (2)
    • ►  一月 (4)
  • ►  2012 (65)
    • ►  十二月 (16)
    • ►  十一月 (4)
    • ►  十月 (6)
    • ►  九月 (1)
    • ►  八月 (3)
    • ►  七月 (2)
    • ►  六月 (5)
    • ►  四月 (11)
    • ►  三月 (8)
    • ►  二月 (9)
FOLLOW ME @INSTAGRAM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